● 关注小学生心理问题与行为障碍
来源:
|
作者:诠道特约撰稿
|
发布时间: 2021-06-08
|
1605 次浏览
|
分享到:
很多声音会质疑,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玻璃心呢?其实不然,现在的孩子,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压力中,学业上的压力最为突显。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,就是关心孩子的成绩与表现,往往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很多声音会质疑,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玻璃心呢?其实不然,现在的孩子,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压力中,学业上的压力最为突显。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,就是关心孩子的成绩与表现,往往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1、了解学习图难(简称LD)。学习困难指的是智力正常的儿童呈现有阅读、表达、书写、拼读(写)和/或计算困难。它是由于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。其中,读写困难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。家长对该病症的知晓率较低,会当成是孩子的学习态度问题,进而苛责甚至打骂,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。所以,如果能够及早地了解,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,并学习科学地帮助孩子的方法,提供适宜的教育方式,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2、厌学情绪。据调查,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%一10%,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,学习比较吃力,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,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,家长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,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。当然,也有一些优等生,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,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,就产生厌学情绪。所以,孩子出现厌学情绪,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,进行相应的疏导和调整,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。在这方面,父母需要学习,也同样需要专业机构的帮助。
3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。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、注意广度缩小、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、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、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。多动症的孩子多伴随情绪不稳、缺乏自控等表现;部分多动症伴有违抗性、攻击性行为;同时,大约一半以上多动症的孩子有社交障碍。需要提醒的是,多动症是专业词汇,家长切忌随意乱用,对孩子造成消极暗示。如有疑惑需要医生的专业诊断,早发现早治疗,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期。